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在地下形成菌丝网络,促进宿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增强宿主的逆境耐受性,有利于宿主幼苗的定植和群落的建立。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譬如,全球变暖和长期氮沉降会导致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丢失,进而影响其宿主植物种群的建立。探究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对于预测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具有意义。海拔和季节是研究生物群落时空格局的两个重要环境梯度。海拔增加导致温度降低,植被组成、积雪覆盖等均随之变化,而季节的交替则引起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海拔或季节对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有显著影响,但目前还缺少研究同时考虑海拔和季节对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团队在局域范围内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在云南省德钦县白马雪山沿海拔梯度(>1500 m)在干季和湿季进行土壤和菌根样品采集,辅以扩增子测序分析。研究发现:白马雪山具有非常高的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检测到3416个ASV(序列变异体),691个OTU(操作分类单元,相当于物种);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在森林区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高山草甸区域显著增加。在菌根样品中,湿季的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高于干季的多样性,而在土壤中则表现出相反的季节模式;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在不同海拔区域和季节间存在强烈的物种替代和显著的组成差异;海拔对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大于季节的影响,400 m的海拔梯度所造成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相当于干季和湿季间的群落替代;海拔梯度上比季节间更大的环境异质性塑造了外生菌根真菌群落更大的海拔变异。
相关成果发表在微生物学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上。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支持。

菌根样品中各季节中不同海拔区域独有和共有的外生菌根真菌类群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来源:中科院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文章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网址: http://www.qhbhyjjzzz.cn/zonghexinwen/2022/0209/1067.html
上一篇:祁连山森林群落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取
下一篇:全球湖泊藻华遥感研究取得新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投稿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版面费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论文发表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